為什么現在是學計算機的最好時機? 發布時間:2019/3/6 18:01:19
1
時代背景
2
社會現狀
3
存在問題
互聯網環境下計算機行業的時代背景
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隨后人民日報在觀察版提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我國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將信息化貫穿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p>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過程。信息化也是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的過程。近年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的興起和發展,為加快信息化進程提供了技術保障。在當前乃至今后較長一個時期,將成為實現全面信息化的關鍵核心技術。IT行業正處在信息化方興未艾階段,所以說,現在才是學計算機的最好時機!
互聯網環境下計算機行業的社會現狀
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的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例如:3D打印、仿生電子蛙眼;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與各行各業的創新活動日益緊密結合,驅動新業態層出不窮、傳統業態升級換代,例如京東無人裝配間、上海洋山全自動化深水港。
近年來5G技術成為計算機技術新起之秀,5G的商用推廣不僅能提升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和智能設備的技術水平,還能加速半導體、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成為開啟萬物互聯、深度融合的“萬能鑰匙”。從交通、工業、農業到生活家居、健康管理,5G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把我國信息化發展提升到新高度。近年來,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人工智能推動電子政務從信息型、交互型、業務型向感知型方向發展,已逐步應用在身份認證、在線客服、信息檢索、行政審批、輔助決策、應急處置、態勢感知等各個政務公共服務領域,大幅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
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信息化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信息化具有全域的滲透性、交織性和融合性特征,正在對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全域賦能。工業互聯網、全域旅游、無紙通關、移動支付、一網通辦、城市大腦、遠程醫療、智能養老、智慧法庭、公共文化云……各領域各行業的創新發展充分反映了信息化的全域賦能作用。
我們展望:一個港口,可以依靠信息化大腦神經系統,為碼頭提供全自動化智能生產管理,成為無人碼頭;一個法院,可以依靠信息化實現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成為智慧法院,不斷提升審判能力和審判效率;一個醫院,可以依靠信息化便捷地收集、存儲、處理患者信息,不但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醫療服務,還可以為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就要把握信息化的全域賦能作用,依靠信息化推動各行各業提質增效。
計算機行業發展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1、盡管我國在電子商務、智能終端、5G、超級計算機等方面的技術水平在世界上已經處于并行甚至引領的位置,但也應清醒認識到,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取得的優勢仍然是局部的,而且并不穩固,特別是核心芯片與軟件受制于人的狀況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尚未擺脫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依賴。
2、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地區和部門在信息化過程中從一開始就是分頭建設,缺乏統一規劃,造成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傳遞不順暢,在管理、財務、人事等方面形成“信息孤島”,造成資源無法共享、信息資源閑置,為未來信息化升級換代埋下隱患。應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斷更新信息化理念,注重統一規劃,更好發揮信息化的巨大作用。
現在是學計算機的最好時機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孕育了更多基于計算機的行業與崗位,實現現代化強國需要更多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在信息化進程中不斷的添磚加瓦。
現在是學計算機的最好時機
因為各行各業在實現信息化的進程中更加需要計算機專業人才引領變革。學計算機,成為計算機專業人才,國家需要,社會需要,成就自己,你也需要!
相關閱讀